2025年9月3日上午9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与此同时,在重庆金石3D打印公司的二楼活动室里,全体员工齐聚一堂,手拿着摇旗,脸贴着心形国旗,共同注视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当一架架先进战机、一辆辆威武战车驶过天安门广场时,重庆金石的员工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他们深知,这些装备中不少都凝聚着3D打印技术的贡献。
阅兵与科技
展现强国实力
此次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70分钟。空中梯队按照模块化、体系化编组,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了我军现役主战机型。本次阅兵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占比很大,这些装备均从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遴选,充分体现了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
#3D打印与武器装备
带来革命性变化
观看完阅兵直播后,主持人柏莹雪随机采访了几位员工。一位技术人员激动地说:“看到这么多先进装备,想到其中可能有我们3D打印技术的贡献,我感到无比自豪。”
军工事业部盖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D打印技术为武器装备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能够实现一体化和集成化制造、复杂结构制造,这些特性极大提升了现代武器的性能。”
盖总介绍,一体集成化制造可以大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让装备更轻,薄弱点也大幅减少,从而有效提升装备的使用寿命。比如,打印一个带有内部随形冷却通道的推力部件,传统方法只能通过钻孔、焊接(且易受加工形状限制),而利用3D打印能够快速制造那些传统加工无法实现的形状,简化流程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 变革研发体系#
加速新装备研发进程
3D打印技术彻底改变了研发体系。在传统研发流程中,制造出新部件的第一个样件往往需要数月至一年的时间。而如今,研发工程师上午完成某个部件的轻量化设计,下午就能使用 3D打印机将这个结构复杂的部件打印出来,第二天便可进行相关测试。
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研发模式的根本性转变。3D打印的快速原型制造能力极大地加速了新装备从概念走向定型产品的转变。
后勤保障的革命
实现按需就近生产
党员周思成在分享观礼感想时谈到:“3D打印技术不仅用于武器装备制造,更给后勤保障带来了根本性的颠覆。” 传统模式下,需要囤积大量的备件,导致仓库堆积如山。而3D打印可以实现 “就地取材”,只需保存好装备的数字文件和充足的原材料,就能够实现按需就近生产。
国外军事部门的实践也证明,3D打印机可以安装在移动车辆和舰船中,用于前线保障,这种能力在战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贯穿装备全生命周期
提升装备综合效益
3D打印技术可贯穿装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设计师不再受传统制造方法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进行创新设计。在生产使用和维修阶段,3D打印能够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的高效生产。例如,某部署在阿富汗的部队曾急需特殊扳手,依靠后方补给需要数周时间,而使用随队的 3D打印机几个小时内就解决了问题。在报废阶段,高质量的金属零件可以回炉生产成粉末材料,循环进入3D打印流程。英国皇家空军就将退役战斗机零部件研磨成粉末金属,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适用于下一代军用飞机的新部件。
具体应用案例
彰显技术优势
3D打印技术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近年来,我国在飞机钛合金大型整体结构件的激光快速成形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已具备使用激光成形超过12平方米的复杂钛合金构件的技术和能力,成为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应用的国家。此外,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钨合金穿甲弹,重量较传统穿甲弹降低15%,穿透均质钢装甲的厚度比传统穿甲弹提升15%,且弹芯残骸的完整率提高近3成。
致敬党员先锋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活动现场,公司举行了向党员献花的仪式。优秀员工们纷纷向公司党员们献上一束束向日葵,这些向日葵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蒸蒸日上。这些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正如3D打印技术在武器装备领域中发挥的创新引领作用一样。
郑总豪情发言
坚定企业发展使命
郑总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重庆金石作为3D打印行业的一员,能够为国家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我们感到无比光荣。我们将继续致力于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强国强军事业贡献更多的‘金石智慧’和‘金石力量’。”
随后,全体员工在党旗下拍摄集体合影,记录下这一难忘的瞬间。屏幕上,阅兵式已经结束,但活动室里的讨论依然热烈。3D打印技术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北京的阅兵场与重庆的会议室紧密相连,将国家荣耀与企业匠心紧密融合。
人群渐散,喧嚣归于平静,“中国必胜!祖国万岁!” 的赤诚、“同心同德同梦想!强企强国强担当!” 的信念、“强国强军!金石同心!” 的誓言,化作一阵阵厚重而激昂的回声,萦绕在重庆金石办公楼的楼宇之间,久久未曾消散,成为刻在企业骨血里的精神印记。